選後的觀察重點有三:第一、馬英九的施政方向不會有大改變,兩岸關係會在既有基礎上持續交流,但是在艱苦連任後是否調整執政風格,在用人和政策的果斷性上做調整,並補強其被貼上的軟弱、無能標籤,幫助弱勢及年輕人的生活,是第一個觀察點。
第二則是民進黨的兩岸政策走向。過去選舉時,親中賣台往往是民進黨鞏固選票的利器,也是國民黨挨打的罩門。但是過去三年多平和的兩岸關係,開始讓越來越多的台灣企業和人民支持以交流代替對抗的政策。蔡英文在ECFA實施前的強力反對到實施後的概括接受,就是受到民意壓力調整立場的例證。她提出的台灣共識因為缺乏內涵和內外共識,無法取代已經實際搭起兩岸交流橋樑的九二共識。兩岸議題逐漸從民進黨選戰的利器轉變成為罩門。民進黨是否及如何調整面對兩岸議題的立場,以及台灣民意的趨向如何演變,都將會對內部政治及兩岸關係帶來長遠的影響,是未來最值得觀察的面向。
最後一個選後發展的觀察重點,則是民進黨的未來走向以及內部的權力結構變化。這一次的選舉,雖然蔡英文在媒體上營造出民進黨前所未有的聲勢,如果要突破台灣長期相對穩定的政治版圖,不是光靠文宣造勢能夠做到,而必須要在重要議題如兩岸關係上採取務實作法,並調整政黨的風格往中間靠攏,讓選民放心。上次大選42%的基本盤,在如此高的聲勢下也只成長了3%,要再追求過半所需的5%,將更為困難。這個轉型的需求已經存在多年,民進黨的領導人能否真的帶領支持者轉型,是民進黨最大的挑戰。在領導人部分,蔡英文是否還能繼續擔任黨主席?而蘇貞昌和謝長廷會採取什麼立場,也將牽動民進黨權力結構及未來朝野互動。
台灣的民主在一次次的試煉中持續成長鞏固。這一次的選舉能夠在平和的氣氛下結束,所有的台灣人都是贏家。作者最近跟大陸學者觀選團接觸時,也深深感受到台灣的民主體制對大陸所能夠產生的巨大影響力。希望我們的民主體質能夠持續提升,在投票的形式民主之外,持續提升更優良的實質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