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之中,以台灣對選舉最投入,實際上的選舉期間最長,動員最徹底,幾乎深入到每一個角落,撩動每個人的生活,花樣讓人看得目不暇給,民粹氾濫又讓人提心吊膽…有趣又荒謬,非常成熟卻又有說不出的弔詭。
先說弔詭的部份。每逢選舉,台灣總像一個50比50的分裂社會,藍綠兩個陣營幾乎是無所不用其極的對抗,沒有是非黑白對錯,所有良善的價值體系幾乎都在權力取得的過程裡,或多或少崩壞。但事過境遷,似乎又風平浪靜,秩序井然,一切如常,好像沒發生什麼事過。
再說荒謬的部份。天佑台灣嗎?幸好馬英九連任成功,否則接下來的四個月,政府不知道會怎樣空轉。但是當總統初任這四年就為了連任而準備時,可以想見執政任期內,每天都在選舉,尤其在最後一年,每天的行程幾乎都跟選舉有關。
這種情況,也許沒總統還比有總統好?
總之,一切靠自己,自求多福最實在。
憲法規定總統得連任一次,原先的意義,是鼓勵初任者好好地做,但在台灣實踐的結果,卻是要嘛連任的總統什麼壞事都敢做,而初任的總統只要會得罪選民的什麼事都不敢做。搖擺反覆的政策又何止老農年金?那件事情不是這樣?
在這種體制之下,最容易出現的總統有兩類:一類是膚淺又短視的政治惡棍;另一則是沒有什麼核心價值,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即前白宮顧問狄恩(John .W.Dean)筆下所謂「缺乏良知的保守份子」。對馬英九總統而言,最「尖酸刻薄」的話莫過於以前如師如友,現在如寇如仇的南方朔評論。
我覺得南方朔評論有些或許過當,但未必沒有醍醐灌頂的益處,只是要任何人接受,恐怕都陳義過高,太難了。
猶記得2011年底,剛才過逝的捷克總統哈維爾(Vaclav Havel)在他當選總統時發表感言說:「多年來,我們不斷聽見,我們國家如何蓬勃發展,我們有多麼的幸運,遇到這麼好的執政者……,我相信你們選我當總統,並不是要我也這樣騙你們!」
150年前,美國最偉大的總統林肯(Abraham Lincoln),用他的政敵威廉.西華德出任國務卿,愛德華.貝茲出任司法部長,林肯的摯友、芝加哥論壇報總編輯瑟夫.梅迪爾問林肯:「為什麼專找跟你過不去的人共事?」林肯回答:「因為內閣需要最堅強的人!」2008美國第44任總統歐巴馬(Barack Hussein Obama Jr),邀請他的政敵拜登出任副手,希拉蕊擔任國務卿,組成同樣的政敵團隊(Team of Rivals)。
說歸說,要做到,還是太難了!畢竟,多數領導人喜歡的是,跟以上特質相反的閣員。因為那最沒有駕馭的壓力,就如同中國的那句諺語:把奴才當人才用,把人才當奴才用。
台灣的總統大選在今天圓滿落幕。如原先多數人的預期,馬英九以51.6%勝出。在這當下,恭喜之聲必定盈耳。但身為總統,應該聽點不同的聲音-勝利不是王者的冠冕,而是責任付託與承擔。尤其是針對已做了四年的現任者,更應檢討過去以策勵來茲。
易經革卦:順乎天,而應乎人,革之時大矣哉!
革是變革,繼續前行,做得更好。
怎麼做才會更好?核心是「大人虎變」,說的是上位者應該要開始脫胎換骨,在這個時機之後,處在這個至中至正的關鍵位置積極實踐,對人民才不會有所愧疚。否則,再這樣過四年,人民會怎麼想?乾脆總統限定只能一任,省得每天都在選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