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蔡英文昨天分別發表元旦致辭,政治學者與文化學者分析,兩人都提到公義,希望爭取中間選民與首投族。不過,馬英九不僅回顧民國百年,並讓人看到未來百年政策的延續,還從文化角度將中華民國在台灣做了較好的政治連接;蔡英文則僅強調願景,未提到如何達到的過程。
台大政治系教授王業立表示,昨天的元旦致辭,馬、蔡兩人都是感性訴求。馬英九以感性的語言爭取中間選民、年輕人認同,並標舉台灣的典範,以過去一些楷模、對台灣有貢獻的人士做為大家努力的方向,並強調穩定中求發展;馬並表達出誠實態度,過去三年做得不盡理想,但未來在國民黨帶領下,將走向和平穩定的兩岸關係,及繁榮的經濟發展。
王業立分析,蔡英文選在南部大票倉台南發表談話,希望鞏固綠軍基本盤,她的談話指出國民黨過去的缺失及歷史的問題,也描繪了願景,雖然描繪得令人感動,但未提及達到的過程,即使「台灣共識」也是如此。而且,蔡的談話僅提到台灣要改變,兩岸關係是否要改變並未明言。
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副教授潘則指出,蔡英文雖選在文化古都台南發表談話,但是未發揮台南的文化古都優勢。她的談話內容散漫,僅是宣傳、口號,對過去、未來沒有太多的檢討。
潘說,馬英九則對國家一百年諸多回顧,及未來有明確方向,看到未來百年政策的延續;尤其在文化部分,馬英九提到蔣渭水,將中華民國在台灣做了較好的政治連接,並包括五○、六○年代雷震、殷海光等人對台灣的貢獻。
【記者楊湘鈞、黃驛淵/台北報導】元旦雙英昨天都發表談話,藍綠各自解讀。國民黨立委吳育昇表示,馬總統維持一貫感性、軟性的談話,格局已超越了選舉競爭;民進黨立委黃偉哲認為,蔡英文的談話告訴民眾未來方向,並許下執政諾,讓人民有願景。
除了讚美主帥,藍綠批評敵軍各不留情。民進黨立院黨團幹事長蔡煌瑯認為,馬總統大談台灣民主演化進程,與過去「反民主」的態度截然不同;國民黨立委邱毅則說,蔡英文在宇昌案有太多說不清,還有什麼臉提打造公義社會?
【2012/01/02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