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邦金控不滿被綠營立委扯上政治獻金與被指合併台北銀行有內線交易,今天下午將正式發布聲明稿嚴正駁斥,公司強調這些以錯誤觀念、引據失誤、甚至毫無邏輯及非理性之抹黑指控,已使富邦金商譽受損,形象遭到污衊。富邦金強調,外界所謂「富邦銀行併台北銀行是以小併大」,完全是謬誤言論。
除了深表遺憾外,富邦金提出三大點鄭重聲明,強調富邦金當時無論是市值或淨值都超過台北銀行,且以最高價與最有利條件得標,絕非量身訂作的黑箱作業。富邦強調,對於外界部分人士毫無根據發表「以小併大」、「黑箱作業」、「賤售北銀」等諸多不實言論,所造成公司形象受損及商譽之可能損失,富邦金已強調將保留法律追訴之權利。富邦聲明稿摘要如下:
一、台北銀行採取「公開招標」,過程公開透明。在五家金融機構參與投標的激烈競爭下,最後富邦金控以最高價格及最有利條件得標,富邦金控以每股36元合併台北銀行,高於第二高出價之國泰金控的每股35元,該案為台灣金融購併案之典範,絕非「量身訂做之黑箱作業」。外界部分人士指稱「北銀合併案是針對富邦量身訂做的」,全然為蓄意抹黑之不實指控。
同時富邦金於2002年5月接獲北銀財務顧問高盛證券之邀請後,表達有合作意願並簽訂保密協定。2002年7月,高盛證券通知該公司提出具約束力的合併條件建議書。2002年7月19日提出最後建議書。2002年8月7日被告知以最高價格及最有利條件得標。2002年8月8日,北銀及富邦金控分別召開董事會通過合併案,並於簽約後舉行記者會。2002年12月23日,雙方完成法定程序,北銀正式成為富邦金控之子公司。
二、合併當時富邦金控的淨值及市值均遠高於台北銀行,富邦金控合併台北銀行絕非「以小併大」。外界部分之士指稱「富邦銀行併台北銀行是以小併大」,此為完全謬誤之言論。而且合併台北銀行的主體為富邦金控而非富邦銀行。
以2002年6月30日之財報數字來看,富邦金控的淨值為1012億元、市值為1830億元;台北銀行的淨值為456億元、市值為598億元,富邦金控的淨值及市值均遠高於台北銀行,顯見絕非「以小併大」。
三、在富邦金控合併台北銀行後,台北市政府持股之市值大幅增加,顯見外界部分人士指稱「北市府賤售台北銀行」,是完全謬誤的不實言論。
富邦金說,在合併前北市府持有台北銀行股權之市值約為261億元(2002年6月均價);在富邦金控合併台北銀行後,台北市政府持有富邦金控股權之市值最高曾達593億元(2011年8月1日),最近截至2011年第四季為409億元,北市府持股之市值大幅增加,顯見本合併案對台北市政府具有正面效益,絕非「賤售北銀」。
此外,在富邦金控合併台北銀行後,台北市政府持有富邦金控股票,自2003年至2011年配發現金股利合計達129.7億元,為市庫挹注了相當豐厚的收益。
【2011/12/21 聯合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