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投資宇昌案的爭議有幾個層面,決策程序是否違常,這種違常是否基於情勢所需的必要?前立委高育仁爭取投資設廠,與宇昌案一樣,但是政府對同一件事情兩相矛盾的准駁立場,外界仍不明理由。宇昌成敗可以用未來實績證明,但宇昌決策程序,關係到政府重大投資的決策品質,這是必須釐清的,無關乎選戰成敗。
國民黨若擔心選情受影響,要對宇昌案進行停損,那是國民黨的選舉考量,與釐清事實其實有很大差別。馬英九、蔡英文兩人的選情並不一定受宇昌案影響,但是選情競爭激烈的當下,任何一方都不想失分。國民黨打宇昌太過,可能對中間選民觀感不好,同樣蔡英文選擇迴避,一樣讓人懷疑。
宇昌案因為牽涉政府投資,必須釐清政府決策程序,但這並非質疑投資宇昌發展生技有弊端,這是許多科學家或者生技業者沒有理解的差別。因為蔡英文擔任行政院副院長,政府投資的決策與蔡英文有密切關係,蔡英文離開政府後,再到宇昌任職,雖然沒有違反旋轉門條款,卻留下一種容易引發爭議的印象。
這種在自己手上通過政府投資這家公司,又在離開公職後,前往這家公司任職的印象,任何人都可能在第一時間產生疑慮。科學家以專業的身分為蔡英文背書,仍舊無法澄清,為何一定要蔡英文家族參與這項重要的投資案,國內有那麼多財務實力足夠雄厚的企業界人士,為何排拒他們的參加,難道參與國家生技業發展,也有黨派立場之分?這就成了選戰當中,足以引發選民想像的一種材料,這種材料可以為選舉加溫,可是不一定對選情加分。
選戰就是兩軍對壘,親民黨在宇昌一戰只能旁觀,說說風涼話,無法介入兩黨對決,形同被邊緣化,選舉態勢降溫,選舉寄望超越藍綠,是不切實際的戰法。藍綠雙方陣營打的是同時贏得藍綠選民選票,將選票極大化。在此局勢下,超越藍綠反成走偏鋒,是把局作小,不一定能同時贏得藍綠選票,反而可能在選戰中居末。
宇昌公司成敗,可以用研發量產成果檢驗,現在任何評斷都還太早。選戰成敗的停損考慮,無關宇昌決策真相如何,國民黨可能擔心傷及無辜,或是觀感不佳,想要抽手,但這反而更讓人看到政客的投機,更傷自我形象,讓人以為國民黨對選舉勝敗高於追求事實真相,恐怕降低支持熱情。
蔡英文是總統候選人,又參與宇昌全案決策,整個決策過程品質,正與蔡英文未來是否足以擔當領導台灣的責任,有很大的關係,民進黨只靠提告,迴避真相,難解選民疑慮。
2004年319槍擊案後國民黨大選失敗,國民黨候選人連戰如果不在凱道集結抗議,國民黨老早就土崩瓦解,這時是非黑白已非關鍵,團結生存超越一切,民進黨在2008年不能與扁切割也是同理。總統選戰最後關鍵時刻,中間選民的意向也非停損與否可以操控,如何集結凝聚支持者,須要靠許多操作。宇昌案在藍綠雙方操作上,無非讓自己陣營更加的凝聚,為求人氣不要散去,雙方不得不加碼演下去。
【2011/12/16 聯合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