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陸念慈】
如果到現在還有人真的以為「決戰中台灣」,可能已經與現實脫節最少六個月以上。民進黨說決戰中台灣還情有可原,因為驕兵必敗,小心駛得萬年船,說得保守一點沒有損失。然而如果國民黨也跟人家決戰中台灣,那就真的自我感覺太良好了,都兵臨城下了還以為「西線無戰事」?這樣不輸才是奇蹟!
或許有人以為這樣的說法太過偏頗,上次五都選舉,胡志強不是還小贏三萬多票?不過大家要知道,2008總統大選,馬英九在中彰投加起來大贏謝蘇幾近五十萬票,就算去除彰化與南投,大台中至少也大贏二十五萬票以上!結果呢?從2008到2010,才兩年多就從大贏二十五萬到只剩小贏三萬,已經二十二萬票被馬英九的無能給蒸發,等於每年蒸發十萬票;再從2010到2012,又有多少選票會被蒸發?
中台灣選票蒸發的問題,應該從兩個方面來看,一個是馬英九的執政重點,另一個就是中台灣的產業結構,兩者互為因果,最後變成惡性循環!
大家可以好好想想,馬英九上台以來,是不是將施政重點全部放在「中國」?不是「ECFA」、就是「中國觀光客」、「不然就是兩岸XXX」…等,雖然當選前弄了一個什麼「愛台十二項建設」,不過連他的競選辦公室都搞不清楚,馬英九自己也拿不出什麼對中台灣的重大建設,難道中台灣的選民都是笨蛋,含血含淚沒關係,還要勒緊褲帶投馬一票?
再看看中台灣的三大產業,首先是傳產,正好被ECFA所引進的中國低價產品打個半死,反觀馬英九至今仍未簽下任何一個「FTA」,讓傳產的產品有世界其他地方可去!情況如此窘迫,連當初借廠房幫馬英九做「ECFA」廣告的「華貴牌」,都表達了這樣心聲,傳產對馬英九的失望,豈只溢於言表?
至於農業就更別提了,馬英九上台至今,完全不重視產銷問題,連一條大尾的菜虫也沒破獲,甚至農產品價格也是「看報紙才知道」?而老農津貼更是在民進黨的壓力之下,才不甘不願地調高到本來慣例的一千元等等,再看看站在馬英九身邊的,不是一些農會的「總幹事」,就是一些農產品的「盤商」,正好都是「中間利益」的一環,這些看在基層農民的眼裡,誰還會投馬英九一票?
其次就是觀光業,雖然馬英九上台大力推動中國觀光客來台,不過除了「日月潭」增加了一些觀光收益,由於九二一與八八風災重建緩慢,再加上中國觀光客還排擠了美日觀光客,中台灣的觀光產業就算有得吃,也只是勉強溫飽而已,與馬英九吹噓的中國觀光客收益有著極大的反差,在這種情況之下,選票不跑難道等著發霉?
其實中台灣的狀況,也不過就是馬英九執政三年多來的縮影而已,只是有些媒體報喜不報憂,以為粉飾太平就能高枕無憂,才會讓馬英九的感覺更加良好,最後終於病入膏肓無藥可醫!誠所謂「無內憂外患者,國恆亡」,此之謂也!
(延伸閱讀:陸念慈的新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