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個人認為,再怎麼加碼已經來不及了。老農也好、弱勢民眾也好,已經看破馬政府的手腳。在執政的三年多期間,從未想到「檢討」各項津貼與社會福利補助的額度或計算基準,偏偏在大選前才「忽然想起來」。
不加還好,加了也沒用。不解釋還好,一解釋原本會投給馬吳配的選票可能也飛了。如果加碼只是考量到「消費者物價指數」的變化,那代表這個政府還是個「無感」的政府。而如果連這個「消費者物價指數」的計算也只是個幌子,只是硬湊出來的數據與計算方法,那更代表這個政府是個沒有適當決策機制和以各種謊言來面對社會大眾的政府。
說真的,當初振振有詞、信誓旦旦地捍衛316元,且批判民進黨的加碼1000元是喊價、民粹之後,不管是什麼理由,終究改變初衷也承諾加碼1000元,同時「突然」同步要加碼八大社福津貼!光是晚上召集立法、行政部門就能拍版定案?顯然,根本沒有經過內政部相關司處人員針對加碼的合理性、經費來源進行評估,更沒有考慮這些津貼提高之後對於其他預算的排擠效應。這樣的決策模式可以稱為「理性」、「審慎」?難到這不是「由上而下」?在大選前這樣的加碼當然可以辯稱不是「民粹」,但卻是「獨裁」「專斷」!違背行政常規,漠視官僚體系的專業。
隨便拗數字,就不是民粹?
不過,就算這樣加碼又能換到幾張選票?無米樂崑濱伯說:『國民黨是被民進黨逼到「走嘸路」才突然宣布要加碼,對南部選情影響有限,農民也不會因此感激國民黨。』在農民中應該是極具代表性的。
最後我要說在整個轉折過程中,我最佩服的還是吳敦義。因為馬英九只是下達指令,吳敦義負責執行和說明。吳敦義說老農津貼與社福津貼大幅加碼絕對不是民粹操作,而是原本CPI累積計算基礎只有5.27%不夠圓滿,對多年未調整的社福津貼也不公平,造成無感。
假如硬拗出個數據或瞎掰出個數據就可以支持「這絕對不是民粹的操作」的論點,那我可又得佩服吳敦義先生了!而且我也懂了。因為光是喊1000、2000就是民粹,如果可以計算出加碼1000、2000的百分比,就『不是民粹的操作』了!正如他自己對於發明無薪假的評論,我想吳敦義自己也應該可以得「諾貝爾獎」。而且,他的可以同時得到「數學獎」、「經濟學獎」、「文學獎」、「和平獎」四個諾貝爾獎的獎項!(當然,諾貝爾獎是沒有「數學獎」的,但吳敦義在數學上的造詣,值得我瞎掰出來這個獎項頒給他。)
得獎的理由如後。加碼比例的數學公式反算法是屬於數學領域;加碼對於弱勢族群和其儲蓄與消費對整體社會經濟的貢獻是屬於經濟領域;他對於加碼的額度前後變化的解釋微言大義且極富深意,令人可咀嚼再三、回味無窮,這屬於文學領域的成就;而對於彌平老農與社會弱勢團體的抗議,維持社會和諧幸福氛圍,對台灣這個在民進黨執政八年充滿邪惡、欺騙的社會的重大貢獻,甚至於可供全世界各國政府參考以消弭勞資衝突、弱勢民眾抗爭、記得利益者抗議以維繫社會安祥和樂,其貢獻足可獲頒和平獎。
(延伸閱讀:superbird的部落格Superbird-就是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