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本報社論的標題是〈新三隻小豬:蘇嘉全、柯建銘、趙麗雲〉。網友說,讀完全文後覺得,該文更恰當的標題應當是〈三隻小豬:馬英九、蔡英文、宋楚瑜〉。
感謝網友的知音。其實,在刊出上周五那篇社論時,已想好要寫今天這篇,題目亦已決定,就是文首這個標題。中選會今起辦理總統候選人登記,這次大選,正是對馬英九、蔡英文、宋楚瑜「三隻小豬」的選擇;也是要對「茅草屋」、「木板屋」及「磚屋」作出抉擇。
《三隻小豬》可謂是歷代兒童接觸的第一堂「決策管理」課程。這則童話的本事是:一隻小豬蓋茅草屋,一隻小豬蓋木板屋,一隻小豬蓋磚屋;寓意在引導孩童思考決策的「投入」(input)與「產出」(output),並對「理性決策」作啟蒙教育。不過,這畢竟只是一則童話,決策環境中只有颶風一項變數,決策資源只是在茅草、木板及磚塊之間的選擇,決策者三隻小豬的人格特質也只有「理性與否」一項差異。但是,若將三隻小豬換作三位總統候選人,決策所面對的內外環境變數即常常顧此失彼,決策資源的抉擇就常常捉襟見肘,而決策者的人格特質差異,亦不僅只在理性與否,更在品格的清濁;尤其,三隻小豬皆是一人決策且僅一人承受後果,而一位中華民國總統卻須領導其政黨,面對全體國人,更要回應兩岸及全球的變數,後果則由全國承受,其決策環境自然要比三隻小豬複雜及困難得多。
幾乎所有的兒童均能判斷哪一隻小豬才是正確的決策者,但是否多數選民皆能正確評價總統候選人?或能正確分辨什麼是茅草屋、木板屋或磚屋?
這次大選,是對「三隻小豬」的選擇;但選民卻應以超越童話的層次來思考這次選舉。首先,應當跳脫人云亦云的刻板印象。例如,稱馬英九「無能」,但其實馬政府在穩定兩岸關係、化解經濟危機、維護司法獨立及澄清政風等方面,均有超越往昔的重大成就;馬政府當然不是一個完美的政府,唯若欲以一句「無能」抹煞一切,甚至謂為「禍國殃民」、「黑金沸騰」,則誠是不知所云。又如,謂蔡英文「清新」,這是她予人的「非典型」印象,也是她的優勢;但蔡英文在政治上卻是背負著李登輝、陳水扁、蘇嘉全、辜寬敏、謝長廷、柯建銘等……一長串與扁政府時代同樣一個不漏的名單的總代理人,因而蔡的「清新」不可能深過一層敷面的粉底,而蔡的「清新」亦終究不可能遮蓋那一長串名單。再如,謂宋楚瑜「有能力」,但那種在李登輝翼庇下要五毛給一塊、作威作福的「能力」,在今日看來也只是一齣狐假虎威的戲法而已;至於,宋楚瑜在民調中常列為人格最不足信任者,這種「能力」豈堪設想?
總之,經歷多年選舉的考驗,選民勿再將馬英九視作「白馬王子」,勿再將蔡英文想像成「女羅賓漢」,亦勿再輕信宋楚瑜自詡為「文天祥」;跳脫「三隻小豬」那種童話的觀點,才能在優點缺點並陳中,找到一位「人格綜合品質」相對較可接受的候選人,寄以總統要職的重任。
接著,尤應評估總統候選人的治國藍圖是茅草屋、木板屋或磚屋。全世界的國家元首,迄今皆未為其人民蓋出一座無憂無慮的黃金屋;但台灣經歷這六十年來的風雨考驗,多數人民實對什麼是茅草、什麼是木板及什麼是磚塊已有分辨能力。馬政府的兩岸及國際政策被一般評價為其強項;但與台灣在兩岸及國際的處境相對照,馬政府的政策當然亦未必是最佳方案及終極方案,卻可能是較佳方案。再論蔡英文的「否認九二共識」,看來不但不是建屋的磚石,其本身即是可能摧毀所有屋宇的雷電風暴;因為,九二共識的地基若不存在,上面的樓層也不會存在。至於宋楚瑜,他的建屋材料是仇恨,誰聽過用仇恨能建屋?
這次大選,是對馬英九、蔡英文及宋楚瑜「三隻小豬」的選擇,也是在茅草屋、木板屋及磚屋三種決策品質之間的抉擇。
【2011/11/21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