卅年前黨外群眾大會上,熱情拋擲現金捐獻的人民,期待的是台灣政治民主改革;而今在蔡英文造勢場上的「養小豬」熱潮,則是人民對貧富差距的不安,對分配不平等的憤怒。
這樣的不安來自科技業,代工接單一旦押錯寶,所謂的科技新貴立刻成了「限時打包」的失業者;這樣的憤怒來自於藝文界,慘澹經營的劇場工作者,對於「兩億夢想家」的相對剝奪感。更大的憤怒來自於新的金融風暴、所得分配差距日益擴大、青年失業高達百分之廿…,種種衝擊反映出「執政黨執政無能化」,全世界的執政者都成了人民公敵,拿著米酒瓶四處晃盪的馬英九當然成了眾矢之的。
選戰如導向內政決勝,機巧的宋楚瑜當然看出其中空間。因此,「老管家」繼續叨絮「宋省長美好時光」,過往政績如數家珍,眾人聽得昏昏欲睡他卻不厭其煩。其實宋楚瑜的問題只有一個:認為他會當選的人太少,他應先拚看好度,才會有支持度。
對於蔡英文而言,她應該充分理解到「小豬熱潮」的動力,來自於社會相對剝奪感的憤怒及無力感。年輕人大學畢業就背負學貸的壓力,社會給予的機會太少,夢想逐漸破滅。朝不保夕的工作機會,中產階級很快就淪為新貧族。農村依然貧窮、工廠仍舊壓迫,壓榨著黝黑乾癟的農工階級,陷入階級無法流動的永劫回歸。
那些硬塞給小英三百、五百元的熱切,那飼養小豬的卑微期待,蔡英文該做的不只是感謝、不應窄化為人氣、更不能導向政黨勝負。她必須以簡單清晰的語言、明確的方案來回應選民期待。蔡英文必須對人民承諾:我了解你們的痛苦,我也願意吸納你們的痛苦,並且,我會解決這些痛苦。
出身非原罪,人民是要感同身受。
選戰最後兩個月,必須讓選民真實感受到蔡英文有能力解決問題,無論是來自於令人信服的團隊,或者是苦行僧似的台一線體驗徹悟。否則,選民熱切的期待將轉趨為猶疑。
馬英九的文宣千篇一律,青天白日滿地紅旗成了唯一的場景色調。俊男美女巧笑倩兮的迷幻風廣告,國旗幾乎成了忘卻一切生活痛苦的萬靈丹,也變成所有國政問題的答案。
【2011/11/08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