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合報╱本報訊】
七夕情人節前夕,大稻埕霞海城隍廟香客如織,不少年輕男女虔誠祈求姻緣,一整排仿巴洛克建築,吸引無數人到此追尋「老」台北。老,代表文化底蘊,但常也是頹敝的同義詞;抬頭望去,環境窄仄,電纜隨意附掛。一百多年前,這裡是台北商業、文化中心,走過上世紀初的榮景,現在成了需要「軸線翻轉」才能翻身的老社區。
轉身出了大馬路,接上了延平北路,一路北行。一、二、三、四…,隨著道路「段」數愈高,愈近「社仔」(閩南語,指社子島最北端),道路越來越窄,兩旁盡是農田、工廠,若非門牌上清楚寫著「台北市士林區延平北路九段XX號」,很難想像,這是「台北市」。「社仔是『庄腳』(鄉下)啦!沒有建設,生活困苦,我們不是台北市民。」一身黝黑的歐吉桑揮揮手,便吃力踩踏鐵馬而去。
「台北市政府行政效率的確緩慢。」面對大同區發展困境、居民深沉的怨懟,在地的國民黨立委周守訓沉默許久後,終於困難地擠出這句話。他說,如果政府效率加快,讓民眾感受得到生活改變,會對艱困選區的選情有幫助。
周守訓不諱言,有人認為國民黨不做地方服務,他在士林、大同區設四個服務處,其中兩個在社子,儘管資源吃緊,但也變成五十年來第一個在社子島設服務處立委,他戲稱自己是「九段立委」,「從延平北路一段到九段,都是選區」。
談起社子這幾年的改變,周守訓黯淡眼神頓時發亮。他說,三年前社子地價一坪只有五萬元,後來他極力促成社子島開發案,讓社子地價翻了五倍,「現在社子到處都可以見到地產廣告!」
他更說,中央已投注社子島開發案八百億元經費,「只要社子島成為台北曼哈頓,勢必可以讓淡水河亮起來!」
除了改造社子島,周守訓並說,他任內要求台電配合,拆除士林、大同區一百多根老舊電線桿,「你知道拆完電桿的後續工作更艱難嗎?」他目光灼灼地反問記者,沒等記者回答,「因為每一戶都不希望電箱放在家門口,這些工作都需要地方協調,非常複雜。」
(本報記者陳洛薇、周志豪、郭安家、蔡惠萍/巡迴採訪,執筆:蔡惠萍)
【2011/10/06 聯合報】